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1】✨✨✨大學入門新生營 Fresh Talk 心得分享✨✨✨

主題:品德教育-大學生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
時間:09/05(四)09:00-10:30、10:30-12:00、13:00-14:30、14:30-16:00
地點:綜科1F世雄感恩廳
講師:胡瑋翰老師

 

文/土木一乙/李宇熙

一路走到十八歲,只有在成年的那一天,我才真正感覺到我在霧裡走散了。

從小我就在別人的喜好下生活,因為有人說過甚麼顏色很好看而去喜歡甚麼顏色,因為有人特別喜歡或討厭哪個藝人而去關注或吐槽;可能因為別人擁有一項專長而讓我想要努力學習,甚至於因為一句話改變自己,因為一句話,我開始把習慣和個性改掉了;因為一句話我已經把自己塑造成和從前大家認識的完全不一樣的我;甚至到了現在,因為那些話,我開始不相信任何人的善意,因為我知道,永遠都會有批評,永遠都會被拋棄,每個人心中重要的人有千百個,但是我只想找到那一個,然後永遠都是孤獨收場。我也知道很多話都只是無心之過,隨口提提,但是過意不去的不是我的執著,是一直以來被塑造的,我喪失的獨立思想。

在成年那刻,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因為從小都關在家裡,沒有朋友,沒有與世界的接觸,在成年之後突如其來的獨立自主,像是剛出生後就要會跑步,每一步都是心驚膽跳又無比艱難。這讓我總是在思考,是周遭塑造成了現在的我,還是我放棄了自己?

是世界遺棄了我,還是我忘記了自己?

今天的講師說的非常有道理,我們一路走來,都在做自己擅長的事,都是熟悉的、已經安排好的旅途。但是我們不會在每個岔路選擇那條荊棘叢生、泥濘滑溜的小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走出舒適圈,在過去我們都把自己限制在認識的環境,但是未來,真的需要無數的破冰,才能開拓出自己的航線。我不曾想過未來是甚麼,每天得過且過的生活早已成了常態,可是一天、一月、一年過去,又總是在回頭的時候唏噓不已。我們常常後悔,但是後悔的那個當下,我們從來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我們從來沒有在跌倒的時候撿到地上的利益,我們只在乎跌倒的位置,還有我們曾經跌倒過。世界也曉得預期心理,預期我們無知的反射動作,也許是從眾,也許是破窗。個性有些規矩是在默默的運行,雖然人各有獨立思想,但是背後的潛意識,微思維,是騙不了人的,在路口操控我們,然後在鄰近終點,叫我們回頭,讓我們看看失敗,還有後悔。

高中,後悔了三年;大學,怎麼打混都是四年而已。但是出了社會,一份工作,也許就是一輩子。當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得精采,成就快樂,這才有意義和價值。

如果我們在每個重大抉擇時都選擇了直覺所選的相反的路,把每一段經歷的挫折和意外都當作自己的選擇,也許我們也會因此活出不一樣的自己,而這個自己並不是因為環境篩選的,而是屬於自己的自己,當我們無法想像未來而且時刻不在計畫之中,在計畫包圍這趟旅途的時候,路上不會再有陰霾,我們會走出迷茫,看見屬於自己的光亮。

 

 

 

文/電機二丙/陳允聖

  在這場演講中,講師以多樣化且具創意的方式,讓我們從互動中深刻體會了預期心理與選擇的重要性。剛開始,講師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測試來引導我們,這個測試看似簡單,但背後隱含著人類大腦對「預期」的反應。講師要求我們依照指示舉手,並在每次反覆中要求我們比前一次反應更快。就在我們逐漸形成這個慣性時,他突然改變指令,要求我們將雙手插腰,打破了我們的預期,這讓全場頓時感到驚訝與錯愕。這個測試讓我們感受到,當人們處於預期之中時,行為會受到既有認知的影響,而一旦打破這種預期,會引發不同的反應。講師藉此引出一個核心概念「演講不一定如想像中枯燥無趣,而是可以充滿趣味和思考」。

  接下來,講師進一步解釋了「環境影響」的力量,並以他先前在台科大的一個演講經歷作為例子。他描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他在演講中要求聽眾拍手時,第三排的一位同學最初拍了胸口,當身旁兩位同學疑惑看著他時,他跟兩位同學說你們拍錯了。漸漸地,這個動作擴散到整排的同學,最終大多數人都跟著做出此動作。這段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們在群體中的行為會被環境和周圍的人所影響,進而讓我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選擇是否也是如此。

  在講師的講解中,他運用了RPG遊戲來比喻我們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大學就像一場冒險,每個學期、每個課題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野怪」,它們代表著學術挑戰、人際關係、甚至是對未來的迷茫。這種生動的比喻讓我們更加明白,生活中的每一個抉擇和經歷,都是我們累積經驗、成長自我的一部分。而講師接著告訴我們,他會分享三個「練功法則」,這三個法則將幫助我們在大學四年中累積力量,應對各種挑戰。

  其中一個重點是「選擇的重要性」。講師以一個名為「關鍵失誤」的遊戲來解釋如何做出有效的選擇。在這個遊戲中,兩個人輪流喊數字,誰先喊到15就獲勝,每個人每次最多可以喊三個數字。這個遊戲表面看似簡單,但背後蘊含著策略與關鍵時刻的選擇。講師指出,在這個遊戲中,數字3、7和11是「關鍵數字」,只要能控制住這些數字,就能掌握勝利的主動權。透過這個遊戲,講師將選擇的重要性與我們的大學生活聯繫在一起。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要在大四順利畢業,我們需要在大四確定方向;而在大三,我們需要有精彩的故事來支撐這個方向;而大二時,我們必須選對組別(電機系);而在大一,我們需要好好探索,打好基礎。這一連串的選擇,從大一到大四,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它們決定了我們最終的成果。

  講師還引用了一個關於「人每天做多少選擇」的實驗,實驗顯示人一天要做35000個選擇。這讓我們意識到,生活中的每一個小選擇都可能對未來產生影響。接著,他舉例說明一位成功戒菸的個案,這位個案並不是一次性戒掉菸癮,而是每次看到菸時,選擇「待會再抽」,隨著次數的增加,抽菸的頻率逐漸減少,最後成功戒除。這個故事強調了選擇的力量,每一個小的選擇積累起來,最終形成了巨大的改變。

  透過這次演講,我深刻理解了選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應對挑戰。講師用趣味的互動和遊戲來打破我們對傳統演講的刻板印象,讓我們從實踐中學習到寶貴的道理。不僅讓我們反思了自己的學習態度,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旅程充滿了期待。選擇,是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步;只要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便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主題:團隊合作-大學了然後呢? 經營不後悔的大學生活
時間:09/05(四)09:00-10:30、10:30-12:00、13:00-14:30、14:30-16:00
地點:科研B1國際會議廳
講師:曾培祐老師

 

文/電子一乙/龔豈田

我剛進入大學時,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努力完成課業,拿到所有學分,然後順利畢業。對我而言,這就是大學的主要目標。我認為只要成績好,順利拿到學位,未來的路就會比較順暢。至於社團、打工、還有其他課外活動並沒有進入我的視野,我從來沒有想過參加社團或者打工,因為對我而言大學的課業就是個戰場,我並無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分給其他的事情。

然而在聽了flash talk後我的心態有了轉變。曾培祐老師站在台上,用他風趣且認真的方式問我們:“你們想參加什麼社團?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去修哪些通識課?你們有打算打工嗎?還有你們想去什麼地方看看?”這些問題聽似簡單,但對當時的我而言卻是一種挑戰,當他問到這些問題時,我這才發現自己竟然一個答案都答不出來。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事情,因為我的腦袋裡只有課業,只有想著怎樣才能拿到好成績。

在那一刻,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迷茫。我開始思考難道大學就只是這樣嗎?難道除了學業之外,我不應該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嗎?曾老師的話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大學生活。我開始意識到,或許大學不僅僅是只有學術成就,還有關於個人成長、興趣探索、以及社會的接觸。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考慮過的。

首先,社團活動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雖然我過去也有參加過社團,但那也是偏學術類型的社團,並不是我喜歡的,我開始好奇,自己是否可以在某個社團中找到一個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參加社團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活,還可以幫助我發展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軟實力,比如團隊協作和溝通技巧。

其次,曾老師提到的通識課程讓我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學習計畫。我過去的目標很單一,就是拿到專業的學位,然而我忽視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通識課程其實是一個讓我們接觸到更廣泛知識領域的機會。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跨學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不再侷限於某一個狹窄的領域。透過這些課程,我開始認識到學習並不應該僅限於我的專業,我應該開放自己的心態,去接觸更多元的知識。

再來是打工。過去我認為打工只是為了賺錢,而且可能會佔用我寶貴的學習時間,因此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選項。但曾老師的提問讓我開始思考,打工或許不僅僅是為了賺取生活費,它也是一個接觸社會、理解勞動價值和社會分工的機會。這些經驗對於未來進入職場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資源。

最後,當曾老師問我們想去什麼地方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對大學周邊的世界竟然了解得如此之少。過去的我一直埋頭於課本,對於所謂的城市風貌、自然景觀、文化活動等等,我幾乎一無所知。我開始思考,或許我應該更主動的去探索新環境,認識不同的城市,試著去擴展視野,讓自己能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這一切的反思讓我意識到,大學生活其實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學術成就的競技場,更是個人成長的實驗室。曾老師的提問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對於大學的期待。我開始覺得,或許我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不僅僅局限於課業。我應該去試著嘗試和探索一些我沒體驗過的新事物。

 

 

 

文/文發一/林昱辰

「人生有如一道彩虹,也許短暫,但他可以很燦爛!」我總是這樣期待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非常幸運地能夠在新生營的第二天聽到曾培佑老師的演講,這個主題相當的吸引我:「大學了!然後呢?」其實我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同時我也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尋找答案⋯⋯

  印象非常深刻,一開場沒有多久,講師就請全體數百位的同學起立,他這麼說:「如果你覺得未來的大學四年會『收穫滿滿,不虛此行』的同學請坐下。」我聽到後看見大部分的同學立刻坐了下來,但在場數百人中卻有大約十位同學依然站著,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有同學說:「我覺得會有收穫,但不一定會滿」,也有人說:「我就是想站著,讓您注意到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而這才是大學,真正跟著自己的「心」走的人生。

  記得我曾聽過這樣一段話:「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大學生活!」講師告訴我們,「大」學因為夠大,所以容得下各式各樣的答案,但這四年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這場講座讓我最感動的其實是這樣的一段話。講師也勉勵我們,不管未來是學士、碩士或博士,都要當一位有「志」之士,是「士」就要跟著自己的「心」走,那樣才能成為真正自己喜歡的那個自己。

  講師幽默的演講,讓大家在這場講座中有說有笑,同時講師也讓我們思考了許多關於未來的問題,像是「如果大學四年我始終堅持做好一件事,大學四年我就算不浪費。那一件事是什麼?」也有一些問題,請大家寫在紙上:「我願意去試試看的三個社團、三門通識、三份打工⋯⋯」講師鼓勵大家,大學四年不要過得跟過去一樣,要TRY「積極嘗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尋找自己喜歡的、自己厭惡的究竟是什麼?同時也再次勉勵所有人:「大學因為夠大,所以容得下所有的答案。」

  這場講座真的讓我受益良多,同時開始認真的思考與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最後講師放了一段影片,那是一位黑手小提琴家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故事,他說:「誰說拉小提琴?就是穿燕尾服的專利?不對,每一個人都可以,只要你喜歡」不要為自己的人生劃線,就如同小提琴的旋律有高低起伏,那才是人生!

  最後講師送的大家一段話:「敢,再敢,夭壽敢!」勇敢嘗試,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踏出第一步,成為未來每一步的墊腳石。我相信那才是「自己」的人生。

 

 

 

文/建築一/黃沛涵

  踏進演講廳,『大學了,然後呢?』,明亮的標題大大的打在投影幕,一句看似簡單的問 句,卻代表著對於未來很是茫然的同學們的心聲,那迷茫的無力感也正以焦慮之姿吞噬著 我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上大學後,我們一定會充充實實的學習,有所收穫嗎?上大學後,學習的知識真的是 我嚮往的嗎?收到錄取通知後的日子,有好多的問號從心底油然而生,他們令我困惑,更 令我無所適從。而這次新生營的講師們給了所有人上大學的三個努力方向,分別是:選擇 專注、勇敢嘗試與擁抱失敗。

  在「選擇專注」的區塊裡,講師提到人一天要做約三萬五千個選擇,而選擇決定結 果。一天之始,我們可以選擇要不要準時前往課堂;課內,可以選擇是否要認真聽課……我 們可以選擇提前安做好規劃,選擇適當的休憩時間,選擇在學習時專注。有選擇,就有力 量,選擇總在瞬間,而改變往往也在一瞬間。今年,我選擇踏進北科,我選擇了一場充滿 未知的冒險,雖然害怕、擔心、焦慮,但我希望四年後的畢業日我會認為這趟旅程不虛此 行,因此我選擇將所有情緒與想法化為行囊,帶著迷茫與不安前進,不論結果為何地盡力 做好每一件事。

  我時常害怕沒想清楚、沒思考周全而讓自己落入錯誤的深淵,而深處舒適圈的安全感 更是令我對嘗試新事物怯步。我總在觀望其他人做出嘗試後的結果,亦羨慕他人成功,亦 因為他人的失敗感到更加害怕,而我仍然沒有跨出那一步,始終活在想像之中。在「勇敢 嘗試」與「擁抱失敗」的區塊裡,講師提到大學正是因為大,因此提供了我們嘗試與失敗 的空間。而我們何不是從挫敗中找到方向、找到所愛,亦在各式經歷中找到自己呢?跌倒 了就吸取教訓,再爬起來換個方向繼續嘗試;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一點點地去試去排 除,不設限的學習、不設限的讓和所學磨合,終有一刻會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為何。結合 上段,選擇都在自己手中,選擇勇敢開始,才會在冒險中看到不同的自己;夠「敢」才有 機會激發潛能,在自己的道路上閃閃發光。

  白紙,黑字,『我選擇過無憾的北科生活。』,這是我在講座中寫下的填空句。我希望 自己可以在這忙碌的城市之中,在課業、人際及休閒活動上找到平衡並充實地生活,且一 改從前怯弱的自己,積極地去爭取機會、去嘗試與創新,拓展自己的心胸眼界,活出自信 的自己,讓這四年值回票價,成為人生精華,成為那段在未來回首時仍會微笑感激的日 子。講座結束後的夜裡,關了電源與燈,只剩宿舍冷氣的嗡鳴聲規律作響,眼前一片漆 黑,我無數次地想像著未來,那個因為努力而一點一點逐漸閃耀的未來。

 

 

 

✨主題:正能量講座-只要往前,一路上都是答案
時間:09/05(四)09:00-10:30、10:30-12:00、13:00-14:30、14:30-16:00
地點:先鋒研發大樓3F演講廳
講師:林靜觀老師

 

文/材資一甲/黃柏硯

    今天是一場鼓舞人心的演講,它傳達了堅定信念、勇敢追夢的精神。這演講分享了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挫折時,如何保持前進的動力,並相信每一步的努力都會為未來找到答案。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無論是事業上的瓶頸、人生的挫折,或是個人成長的迷惘。這時,停下腳步、猶豫不前是很常見的反應。但以林靜觀老師的經驗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視角:當我們選擇勇敢地面對困難並持續前進時,答案往往就在路上。

    這演講一開始先介紹他的經歷,令我印象深刻的經歷有「當TFT(為台灣而教)的老師」與「俄羅斯交換學生」。

     當TFT(為台灣而教)的老師,TFT是一個幫助偏鄉教育的非營利組織,我來自福興(位於彰化)了解一個可以帶領學生、給學生方向的老師非常重要,我非常努力才由福興成功考上台北科技大學,發現城鄉差距真的好恐怖!在英文這部分我就輸別人好多,這位老師分享了許多他在TFT中的心得,我未來希望也可以成為TFT的老師,縮小城鄉差距。

    俄羅斯交換學生,講師分享許多作為一名去俄羅斯的交換學生的經驗無疑是獨特而豐富的。俄羅斯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獨特文化和廣闊領土的國家,去那裡學習和生活不僅能讓人開闊視野,還能深入了解不同的社會(獨裁)制度和文化背景。

     一開始遇到的文化差異與適應,講師說剛到俄羅斯時,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文化差異。俄羅斯的文化與我們習慣的文化有許多不同,例如社交習慣、禮儀以及對時間的看法。俄羅斯人通常給人一種「冷漠」的印象,尤其是他們在公共場合不輕易微笑,尤其對陌生人較為保守。但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逐漸發現他們是非常真誠、熱情的人,一旦建立關係,他們會非常友善、可靠。

    講師說最需要克服的是語言挑戰,語言是另一個去俄羅斯交換的巨大挑戰。雖然俄羅斯會說英語,但大部分都是透過俄語來溝通。在俄羅斯的大學裡,雖然有部分課程會用英語授課,但許多學生還是需要掌握基本的俄語能力,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去超市、餐館,或與同學。剛開始的時候,講師對俄語非常陌生,很多時候在街上看到的標誌都無法理解,這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講師開始主動學習俄語,參加語言課程,並透過與當地人交流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這不僅幫助我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也讓講師對這門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俄羅斯的教育體系與台灣學習經驗有些不同。在俄羅斯的大學中,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通常會佈置大量的閱讀材料,並要求學生自行消化。課堂上,討論和問答的機會較多,老師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且大學生活節奏相對較慢,課程設定較靈活,許多學生會利用空閒時間參與社交活動或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嗜好。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與我以前習慣的高強度學習模式有所不同,但它培養了講師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學會了更好地管理時間。

    講師還介紹了俄羅斯的語言和文化,還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個人成長。在異國他鄉生活需要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獨立性,從一開始的緊張和不安,到逐漸融入當地的生活,我學會瞭如何處理問題、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這讓我變得更有自信和開放。

    這段交換經歷也擴展了國際視野。透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和朋友的交流,講師對不同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樣豐富多元的視角更能理解和尊重多元性,對於世界的看法變得更寬

    講師也分享如何面對挫折的心態。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困難時,第一個反應是感到沮喪、失望,甚至是自我懷疑。但挫折並不是失敗,而是一次次成長的機會。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錯誤,都是我們學習進步的契機。

    講師也提到了積極心態的重要性。面對挑戰,負面的情緒往往會讓我們失去信心和動力。相反,保持樂觀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樂觀不僅是一種心態,它還能引導我們採取更積極的行動。

    每一步都是答案的一部分,這演講讓我們明白,人生的每一個經驗都是拼圖的一部分。無論是順境或逆境,都是我們最終找到答案的重要部分。成功並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由無數個小的選擇和行動累積而成。

    我們可以把人生比喻成一段旅程,目的地可能遙遠且難以預測,但每一步的努力和堅持都會為我們累積經驗和智慧。即便有時候我們看不到遠方的終點,但每前進一步,都會讓我們離目標更近一步。

   《只要向前,一路上都是答案》提醒我們,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意義非凡。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也不應該因為暫時的困惑而停滯不前。只要堅定信念,保持正向心態,並在挫折中學習成長,我們終將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演講傳遞的是一種勇敢面對人生挑戰的力量感,激勵每個人勇敢追夢,不畏艱難,在前行的路上不斷尋找和實現自我。

 

 

 

✨主題:情緒管理-你很正常你不是故意的
時間:09/05(四)09:00-10:30、10:30-12:00、13:00-14:30、14:30-16:00
地點:共同科館B1演講廳
講師:劉大明老師

 

文/分子一/尹齊

        跨越成長的藩籬與學業的門檻,進入大學的我們,或許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又或者對尚且不算明朗的未知前路感到不安,但無論如何,進化至全新階段的我們,必定要在全新的環境中重新認識自己,才能在自我察覺中與內在對話,並沉澱思緒,再次靜下心來重新思考對於未來的暢想和自身的渴望——這是我從Fresh Talk講座中思考出的看法。

  升上大學可說是人生中的其中一場巨變,留給自我的時間相比從前增加許多,變得獨立的我們,失去了家人或學校的管束和要求,在此該如何重新認識自己、為自己做決定便成了進入大學後首當其衝的課題,在這樣的道路上,也必然遭遇徬徨和迷惘。演說的講師說到,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大多都是對內在性格的不夠理解而成的。我們天生的「個性」幾乎影響了在人生中的一切決定,當我們選擇接受本身的情緒和性格,在思考後便不ㄖ容易做出令自己後悔的決斷;相反,若是強迫自己,或在大環境的壓迫下,硬是讓自己去接受內在不能完全認同的事物,則會生成更多的懷疑和對現生的不滿。

  學會將「個性」內化為自我的認同感,不再將直觀的情緒當作「不正常」的一面,會是我們需要去理解跟嘗試的事。也就是說,在得以自己做出決定的大學時期,學著如何得到讓自我和未來的自己感到滿足且不會後悔的結果,是相當重要的學習。舉例而言,偏向內向性格的我,在此之前也過分為升上大學、進入新環境的社交和人際關係所焦慮著,可強迫自己去進行積極型的社交也不是我擅長的事,最後將「社交能量」全數耗盡後,只會剩下更深的自我懷疑和疲倦的心。而在試著接受本我這樣的內向本性後,選擇接受自己交友步調的我能夠更舒心地享受大學生活。我想這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無論內向外向,或是感性理性,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內,在外在規則的最高限度內,在乎自己絕對在乎的事,如此或許就是足夠的了。

  除此之外,我也在另一場演講,北科學姊分享的求學故事中得到了對未來的全新想像和嚮往,不論是國際交換活動,或是投身偏鄉教育的協助,都是必定得下定決心才能完成的人生經歷,也是旁人難以複製的,意義重大的經驗。我認為敢於為自己的未來做出嶄新偉大的規劃,並且善加利用資源、竭盡所能達成的人,是非常勇敢且有行動力的人,也是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在未來展現的模樣。無論是出國交流或實習的機會,或是校內的大小活動,我也希望日後的我能夠在感興趣的事物上擁有展現自己的勇氣和能力,擊碎對自我的徬徨和躑躅不前,用盡全力朝向理想中的未來奔跑。

  在參與了兩天的新生營活動,擁有了全新視界,同時對今後擁有了具體的計畫後,對於大學生活也重新有了認知。無論如何,得到可以充實自我的時間、專業知識的汲取、人際互動與交友,都會是大學的「必修課題」。我相信我們都能好好用自己的步調,完成過去我們對大學生活的所有幻想,成為讓自己打從內心裡感到驕傲的,理想中的大人,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瀏覽數: